京师大学堂的前生后世:一棵大树,如何扎下百年深根?
1912年5月3日,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部一纸令下,将创办14年的京师大学堂改称“北京大学”,严复成为首任校长。这个名字的更迭,看似只是政权交替后的寻常更名,实则藏着一段中国教育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艰难转身。从戊戌变法的残垣中幸存,到孕育出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,
1912年5月3日,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部一纸令下,将创办14年的京师大学堂改称“北京大学”,严复成为首任校长。这个名字的更迭,看似只是政权交替后的寻常更名,实则藏着一段中国教育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艰难转身。从戊戌变法的残垣中幸存,到孕育出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,
两年前,北京市科协、北京市社科联、北京市文物局联合主办“科技文化融合,助力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”高峰论坛,我的主旨演说题为《以读者为中心的博物馆建设》,提了三个具体建议,其中第一个是“建议市政当局多与大学合作共建博物馆”。最近二十年,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神速,每到
1902年的京师大学堂入学考试题是什么?在北京大学校史馆内,有一份京师大学堂仕学馆学生范熙壬的入学考试复试试卷,考试题目是“张居正与毕士马克(俾斯麦)优劣论”。